新质生产力的赣州探索:一边向创新企业要活力一边向特色经济要竞争力_产品中心_江南app(中国)官方网站最新APP下载

新质生产力的赣州探索:一边向创新企业要活力一边向特色经济要竞争力

发布日期:2024-04-15 00:05:47 作者: 产品中心

  一片漆黑的厂房内,只有红灯偶尔闪烁,但轰鸣的机械声却不绝于耳,黑暗中,忙碌的机械臂一刻不停,运输、打包、贴标,短时间之内就完成了数量可观的工作量。

  这里是江西联茂电子有限公司的无人厂房。联茂电子相关负责人谭祖德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这个“关灯工序”是集团第一条全自动智能包装工序,仅需调整好参数,就能够精密高效地完成重复性劳动。这一条生产线个人的工作,从而将人放到更重要的岗位上。

  在无人车间忙碌的同时,150公里以外的重大疾病新药靶发现及新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中,身穿防尘服、戴着口罩帽子的研究员正在无菌实验室里做研发。

  这个江西生物医药领域唯一的全国重点实验室,聚焦解决我国新药创制领域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开展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的基础应用转化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汇聚了全国领域顶尖专家和高层次专业方面技术人才,目前形成了500余人的高层次科研团队。而今年,还将迎来70—80名博士毕业生。

  一个“无人”,一个“有人”,背后恰恰体现了赣州市对于新质生产力的探索路径。

  “我们领会到新质生产力的要义和核心,就是一定要跟地方实际、跟我们的祖国的战略方面做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赣州发展的路。”赣州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窦良坦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据介绍,赣州实行“三大战略、八大行动”,推动赣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近年来,赣州一边向创新企业要活力,一边向特色经济要竞争力。下一步,赣州计划和深圳逐步加强合作,围绕新经济、新质生产力,打造“飞地经济”,全方位对接深圳的人才和技术。

  事实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要求,在这条路上,各地都在“摸着石头过河”,不断探索“量身定制”的发展路径。

  窦良坦介绍,在赣州,不少产业动力十足:新能源及汽车这几年从无到有,发展迅猛;电子信息产业蓬勃发展,目前已经聚集电子信息产业260余家;医药产业仅仅3年时间,就形成了赣州产业集群,吸引了20余家重要企业。传统产业方面,赣州充分的发挥区位优势,吸纳东部沿海服装产业转移,同时,稀土、赣南脐橙等优势产业也在不断升级。

  在其中,被称为“工业维生素”的稀土,正在影响全球高端技术的走向。稀土是保障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赣州是全国中重稀土资源集中地,中国稀土集团所在地,集团中重稀土产量占全国约80%。

  “以前,稀土是个小品种创汇的大户,但现在这个产业正在从初级产品逐渐向精加工延展。”集团下属公司定南大华新材料资源有限公司总经理贾江涛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据贾江涛介绍,我国稀土冶炼分离产能占了全球的90%。稀土中提取的镧、钇、镨、钕、铽、镝等稀有金属,是支撑新一代信息科技、生物、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起的产业发展的重要材料,广泛用在各类电子器件和马达上,其中,用于医疗器械的氧化镥和磁材的氧化铽单价均超过500万元/吨,是重要的战略稀缺元素。

  《华夏时报》记者在其生产车间看到,宽敞的厂房内,电炉内部高达1000的温度将4月的空气蒸腾成30多度的盛夏,在高温煅烧下,广泛适用于光学材料、热电材料、磁阻材料的高纯度镧被提纯出来。

  据了解,通过联动萃取、沉淀煅烧等一系列工艺,大华一年能分离4400吨南方离子型稀土矿。而这些正是新能源汽车、芯片等高新技术的基础材料。近年来,赣州不断发力稀土、新能源及电子信息产业,完成从上游到下游的全面布局。

  受益于此,赣州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不断加速,2023年,赣州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3%。其中,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7%,高于全部规上工业2.4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11.2个百分点,贡献率达108.6%。

  值得注意的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重大科学技术创新平台的强大支撑。因此,强化科学技术创新驱动,加速壮大人才和产业优势,意义重大。

  然而,长期以来,高端人才稀缺,都是三线城市发展的掣肘。发展新质生产力,解决后续人才补充问题刻不容缓。

  “赣州解决这个问题,是把创新跟人才跟产业政策对接,创新采用了‘院校发编、政府用人、企业发薪’的引才模式。以我们的情况来说,就是将博士的编制放到赣南医科大学,同时他们在实验室工作,绩效待遇由我们来发,有针对性地解决博士学历以上高层次人才编制、待遇等问题,实现人才对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的需求。这个解决方法也获得了中央的肯定。我们现在有50多个博士,通过这样的人才引进办法,今年预计还将增加70—80个博士毕业生。”李红良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当前,这个实验室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志南担任主任,李红良担任执行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宝峰担任首席科学家,并由20名两院院士共同组成学术委员会。此外,还有20余位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国家高层次人才积极加入实验室建设。大量的人才跟市场、行业相结合,不仅推动了学科的发展,也能解决科技成果转化的难题。

  目前,在团队通力合作下,该实验室在基础研究、临床应用和药物研发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突破。

  不仅如此,赣州还引入了不少大学,从根本上解决人才培养问题。2020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稀土学院正式挂牌,通过全球顶尖的创新人才,提升稀土科学技术创新能力,构建全链条集成创新体系。2023年,江西财经大学赣州研究院正式揭牌;同一年,赣南医学院正式更名为赣南医科大学;2024年1月,赣南医科大学龙南校区启动,能够容纳约5000名学子,为培养未来的医学精英提供了更为完备的场所和条件。此外,江西理工大学三江校区、赣南科技学院电子信息现代产业学院、江西理工大学电子信息产业学院、赣南师范大学脐橙现代产业学院先后落地,从多维度解决人才教育培训难题。

  “未来3至5年内,我们要以更加优越的条件、更加开放的政策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形成1500至2000余人的高端专业方面技术人才集聚高地,以人才力量加快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李红良表示。

上一篇:富奥股份:公司热管理系统、悬架系统、转向等全方面转型升级其中CDC电控减振器、电动水泵、DP-EPS电动转向等均已实现量产

下一篇:麻将胡了pg电子网址

同类产品
Related produ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