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上海科技节持续预热!奉浦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将给居民们带来多场探索世界、探索天文学的科普讲座及科普电影观影活动!
每场活动均可报名80人(每个微信号默认一大一小2名观众,共发放40个名额)
免费(公益活动报名成功后不参加或无故缺席者,将失去再次享受公益性活动的机会)
通过对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张玉花的采访,折射出在各国太空竞赛中中国“探月人”的精神面貌,将中国人对月球的美好想象付诸实践的“探月工作”中,面对种种挫折、挑战与选择,张玉花作为一名女性是如何在男性为主的深空探测领域摸索出一条适合女性科研人员成就她们事业梦想的道路。
当我们的火星探测器奋勇向火星进发时,当我们的载人航天器自由在太空翱翔时,当它们进行每一次精准的变轨、对接、机动动作时,不能离开射电望远镜所提供的天文数据支持,更离不开地面上观测员们的默默奉献,《观测人生》带你了解天文观测,走进他们的观测人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北斗系统)是中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自主建设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为全球用户更好的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时空基础设施。北斗系统提供服务以来,已在交通运输、农林渔业、水文监测、气象测报、通信授时、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公共安全等领域得到普遍应用,服务国家重要基础设施,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注:《她们·耕宇牧星人》《观测人生》《指引未来——北斗导航》三部微电影连续播放
中国的航天事业伴随着我们的成长,从历史传说中的嫦娥奔月,到现代科技的神舟飞天,每一次的突破都让我们心潮澎湃。中国航天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它背后是无数航天人辛勤劳动和智慧的结晶,也是国家强大总实力的体现。我们见证了从绕月探测、软着陆月球表面到采样返回的辉煌时刻。中国航天的梦想,从未停歇。正如古人对于宇宙的无限向往,现代中国人同样把目光投向了浩渺太空。每一次的发射和探索,不仅是对科技极限的挑战,更是对人类梦想的追求。中国航天,你我同在,让我们共同期待更多的奇迹出现在这星辰大海中。
主讲人:,曾为北斗导航卫星总体副主任设计师,卫星发射90号,测试与运管中心副主任,党支部副书记。现任上海天文台时间频率技术室,高级工程师。
复旦大学航空航天系的张易明老师为青少年进行科普讲座。老师将从风筝是如何能够飞上天空的飞行原理讲起,再到我们的飞机火箭的飞行原理,以及飞行过程中的相关科学知识。为青少年的“飞行梦”描绘蓝图。
主讲人:张易明,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现为复旦大学航空航天系飞行控制与仿真实验室工程师。主要研究领域为飞行动力学与自主飞行控制、传感器智能故障检验测试等。
由中国天文事业的发展现状引出全世界宇宙探测的基本情况及目前的主要瓶颈——多国合作的势在必行以及大数据采集、存储、使用上的技术天花板。未解决以上问题,SKA项目应运而生。本集详细的介绍SKA项目的筹备情况及未来进展安排,展望SKA项目落地之后对于人类探索宇宙奥秘将带来的无限可能。
巡天空间望远镜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规划建设的大型空间天文望远镜,口径2米,兼具大视场和高像质的优异性能,并具备在轨维护升级的能力。巡天空间望远镜以大规模天文巡天为主任务,致力于成为一个面向国际开放的、先进的且专门服务于天文学及物理学研究的空间天文台。CSST是中国空间站工程最重要的空间科学设施,是中国迄今为止顶级规模、指标最先进的新一代旗舰级空间天文望远镜,也将是未来十年国际最重要的空间天文观测仪器之一,被称为“中国哈勃”,精度与哈勃望远镜相当,但视场可达到哈勃望远镜的300倍。其科学研究工作涉及到暗物质、暗能量、宇宙学、星系起源与演化、恒星、太阳系和系外行星等天文学领域的前沿热点方向和重大科学问题。
本片采取倒叙的手法,跟踪拍摄的方式,记录上海市气象局台风研究所的科学家和研究团队,为观测和研究利奇马台风付出的努力,真实还原当时野外观测的情况。台风,在气象学上指的是一种热带气旋现象,又被称为热带风暴,这种热带风暴每次登陆都极具破坏力。本片详解台风背后的科学原理。
注:《世界巨眼》《太空中的望远镜——巡天空间望远镜》《追逐台风》三部微电影连续播放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