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导航中国荣耀_新闻中心_江南app(中国)官方网站最新APP下载
北斗导航中国荣耀
发布日期:2023-09-07 04:47:30 作者: 新闻中心

  北斗导航在今年七月底提前完成全球组网,准备开始运营。而在此前中国一直用美国的GPS提供各项服务,包括军事方面。那么,你可知道,为什么中国要建立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为何需要耗费如此大的物力,人力,财力去缔造它呢?

  首先你要知道卫星导航系统是能够为地表和近地空间的广大新老用户提供全天时、全天候、高精度的导航、定位和授时服务,是拓展人类活动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全球卫星导航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跨学科、跨行业、广用途、高效益的综合性高新技术。

  而作为独立自主的大国,建立中国的卫星导航、定位和授时系统对保障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国防安全都至关重要。一个国家必须有自己独立的坐标系统,要确定这个坐标系统,全球卫星导航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如果没有自己的导航系统,势必要用国外的,这样可靠性和安全性方面都没有保证。此外,建立卫星导航系统也能显示综合国力,并在世界上争取更多话语权。

  卫星导航作为军民双重属性的重大基础设施,对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军事以及国际地位等重大战略利益都具有重大而广泛的影响,一旦出现紧急情况或重大利益冲突,无论国防军事还是经济社会安全都将受到掣肘,甚至胁迫。

  我国卫星导航产业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时期,预计2015年产值将超过2250亿元,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新增长点。如果北斗卫星全面建成,我国将成为少数拥有自主卫星导航服务的国家之一,国家综合实力会有进一步的增强。

  所以,建造属于中国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势在必得。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相关研究人员就已经开始着手从事这项研究。

  北斗一号最初启用我国研制的“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虽然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三轴稳定控制方案和双组元统一推进方案,但由于国外对我国的关键技术封锁和禁运,实现这些方案必须依靠自身条件。

  如果将卫星导航系统比喻成一棵大树,那么技术就如同它的树根,而频率资源则是大树赖以生长的土壤。如果没有频率,卫星导航系统将如同无地生根的大树,设计得再好也没有施展本领的舞台。

  2007年4月14日4时11分,这颗肩负重要使命的卫星发射成功;17日20时许,北京清晰地接收到来自这颗卫星的信号。这一刻,距离频率失效最后时限已不到4个小时。中国北斗在最后时刻“压哨破门”,拿到了进军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俱乐部的“入场券”。

  早在上世纪70年代,从事“两弹一星”的先驱们就已经认识到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重要性。

  第一代北斗建设者们一致认为,最迫切的需求是先解决“有无问题”。1983年,以陈芳允院士为代表的专家学者提出了利用2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来测定地面和空中目标的设想。“双星定位”建设方案的原理是把地心视为一颗虚拟卫星,再发射两颗地球同步卫星构成星座,经地面控制中心计算处理,实现对区域内地面目标的快速定位。

  这一方案用当时中国最成熟的航天技术,以最小星座、最少投入、最短周期,实现了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的自主可控,为后续发展坚定了必胜信心,奠定了坚实技术基础,积累了丰富工程经验。

  路,终于打开了。北斗工程“三步走”发展蓝图被确定下来:第一步,先建立双星定位试验系统,形成区域有源定位与导航服务能力;第二步,完成3种轨道10余颗卫星发射,建成区域导航系统,形成区域无源服务能力,向亚太地区提供定位、导航、授时以及短报文通信服务;第三步,建成由3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覆盖全球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形成全球无源服务能力。

  2015年,北斗三号即将发射试验卫星,其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后续组网任务能否顺利进行,至关重要。为了赶上“发射窗口”,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体部机械总体研制团队绞尽脑汁、开足马力、使出浑身解数,流程调整、精简项目……大家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必须按时出厂!”为了确保每项工作按计划完成,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试验星终于在9月30日成功发射。

  2020年6月15日晚,举世瞩目的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任务因运载火箭发现产品技术问题推迟发射,已经加注的近400吨火箭常规推进剂必须安全泄出。危急时刻,加注分队连续3天反复研究推进剂泄出技术难点,分析近500个阀门、1600米管道等设备设施状态,组织8次泄出演练,把泄出方案细化到分钟级,精确到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口令,力求将风险降到最低点。

  6月23日,伴随着轰鸣巨响,重新加注燃料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托举着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飞向太空,为北斗发射任务画上一个圆满句号:44次发射取得100%成功。

  7月31日上午,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隆重举行,标志着由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已全面建成,开启了高质量服务全球、造福人类的崭新篇章。

  在北斗导航系统发展历程中,一代代北斗人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始终秉承航天报国、科技强国的使命情怀,以“祖国利益高于一切、党的事业大于一切、忠诚使命重于一切”的责任担当,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在陌生领域从无到有进行全新探索,在高端技术空白地带白手起家,用信念之火点燃了北斗之光,推动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闪耀浩瀚星空、服务中国与世界。

  北斗是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启动研制以来,历经几十年,突破百余项关键技术,于2018年开启了中国导航的全球时代。可以说是大国重器、航天巨制。正因如此,人们很难想象,它是出自这样一支年轻团队之手,平均年龄仅有25岁。

  2015年3月31日,凌晨4点42分,时任卫星综测分系统主管设计师的王亚宾心情激动地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条状态:今夜星光璀璨,今夜无人睡眠,看看刷爆朋友圈的消息吧,我们的付出收获了成功,我们是最棒的,兄弟姐妹们,加油!

  约7个小时前,北京时间3月30日21时52分,在西昌发射中心,他亲眼目睹了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点火起飞,成功把第17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的过程。

  这是27岁的王亚宾入职以来参与的第一个发射项目。作为一个2012年才进入北斗团队的“毛头小子”,从到达西昌开始,他的心情就变得既兴奋又紧张。“提前一个月左右就到发射基地封闭了,这一个月我们对卫星进行了一系列地面综合测试。这是一个特别细致、很繁重的任务,因为一个简单的数据变化都可能表征着一个问题的存在,所以必须做到严、慎、细、实,这样我们才能把好卫星发射前的最后一道关,才有信心保证卫星上天后不出问题。”

  30日晚21时51分,卫星发射进入60秒倒计时。整个发射大厅安静得出奇,王亚宾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成败在此一刻。“10、9、8、7、6、5、4、3、2、1,点火!”随着一声巨响,卫星在火箭的托举下绚丽升空,整个场区都感受到了震动。

  几小时后,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发射成功的消息发布,大厅里响起掌声,王亚宾一下没忍住,当着大家的面哭了起来:“当时心情真的是很复杂,一方面是经过了这么多日日夜夜的不懈的努力,凝聚了那么多的精力和心血,总算到了开花结果的时候。

  北斗导航团队总设计师曾说过:“国之重器,不可操纵于他人之手,受制于人,就会挨打。” 回顾北斗系统由一号向三号不断升级的18年,正是中国国力不断增强、与世界交往日益密切的18年。随着北斗得到广泛应用,它正走出国门惠及世界,为全球用户更好的提供高精度导航服务。

  北斗应用不断落地海外。北斗系统作为目前唯一一个具备导航和短报文通信功能的卫星导航系统,这一优势早在2015年尼泊尔大地震中就得到了充分体现。据当时参加救援的厦门蓝天救援队队长陈素珍回忆,当时各国救援队间通信不畅成为救援的最大障碍。因为中国北斗可以发短报文,尼泊尔的指挥部就把中国救援队派到了受灾最偏远、最严重的地方。

  在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北斗的贡献同样有目共睹。北京、湖北的北斗植保无人机被大范围的使用在区域内消毒防疫,一架无人机单次喷洒面积可覆盖5000平方米,并且能深入防疫车没办法抵达的死角。在全国各地,数十万台北斗终端进入物流行业,通过北斗精准定位,位置信息一目了然。

上一篇: 别被骗了我国斗极没有官方APP20元的地图软件是山寨货 下一篇: 【48812】不负芳华焕新而来!捷途大圣芳华版2024西安五一车展价格949万起 返回